2024年3月17日下午,“《周先慎文集》出版暨周先慎教授教学科研成就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举办。周先慎先生尊正钟必琴女士、哲嗣周阅女士、国家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要领导及周先慎先生门下弟子等数十人出席此次活动。与会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与韩国仁川大学等国家机关、出版机构及科研院所。
会议现场
周先慎(1935-201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毕生致力宋元明清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尤究心于《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古代小说名著思想艺术的深论妙解、精鉴细评,成果享誉学界,为古典文学的学术研究和当代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先慎文集》十卷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21年底出版,获得学界广泛关注。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切追念周先慎先生,探讨并省思周先生的治学之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产生的长远影响。
《周先慎文集》十卷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
会议第一环节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程苏东主持。
程苏东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首先致辞。杜晓勤表示,在周先生家人、弟子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十卷本《周先慎文集》顺利出版。此次座谈会,大家终于得以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周先生的学风与人格。杜晓勤谈到,周先慎先生温文尔雅、待人和蔼,踏踏实实治学,从具体文本出发研究明清小说、古代文学,相关论著已成为小说研究界的里程碑,部分文章亦被选入基础教育课本,影响甚广。杜晓勤回忆周先慎先生晚年述说的研究规划,指出周先生对学术的执着和渴望令人感佩,先生所留下的十卷本文集是他对生命和学术热忱的最佳印证。中文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学者的道德垂范,我们对周先慎先生的追思与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学术传统,周先生的人格魅力、学术成就与生命温度永驻。最后,杜晓勤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杜晓勤致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霍瑞娟致辞。首先,霍瑞娟对推动和参与《周先慎文集》编辑出版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感谢,并指出,皇皇十卷《周先慎文集》全面展示了周先生“勾稽史实,考索源流,回归文本,抉发精义”的学术风范,周先生善于将考证、评论和鉴赏相结合,其著述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出版价值。《文集》的出版将嘉惠学林,进一步充实我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为了解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资料。随后,霍瑞娟回顾了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中文系之间的精诚合作,其中包括《周先慎先生八十寿诞纪念文集》《周先慎先生纪念文集》《周先慎文集》,并热忱期待进一步互惠交流。最后,霍瑞娟表示,国家图书馆是国家典籍的收藏、保护和出版重镇,《周先慎文集》的编辑出版,是共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实举措,意义非凡。
霍瑞娟致辞
在《周先慎文集》赠书仪式环节,霍瑞娟代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向北京大学中文系赠送《周先慎文集》,杜晓勤向霍瑞娟颁授赠书证书。
赠书仪式
嘉宾致辞环节由国家图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生训主持。
廖生训主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从个人交往、学术特色、教学贡献三个角度回顾了周先慎先生的为人与治学。葛晓音回忆起与周先慎先生插队时及留校后一同共事的经历,认为周先慎先生有着独具特色的学术路径和细致、严谨的学术个性,并举以诸多具体例子对周先慎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色予以深入剖析和高度评价。此外,葛晓音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与周先慎先生合编的《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是中文系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一直未能得到修订,甚为遗憾。此次十卷本《周先慎文集》出版,将之收录在内,倘若先生泉下有知,应会感到欣慰。
葛晓音致辞
周先慎先生哲嗣、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阅向会议主办方和慷慨赠书的国家图书馆表示由衷感谢。周阅深情追忆,自1959年到北大中文系工作,父亲将人生凝聚在燕园和未名湖,“邂逅北大、融入北大、成为北大”。在父亲生前身后的学术工作中,母亲提供了无私的支持,为十卷本《周先慎文集》的面世花费巨大心血。周阅表示,“君子先慎乎德”,这句《大学》中的话语不仅是父亲名字的出处,更成为自己与家人所坚守的为人准则。
周阅致辞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主任于浩以“有幸”“有缘”两个关键词概括此次参会的心情。于浩表示,国图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自2021年6月起全力投入《周先慎文集》的出版工作。自最后一次在课堂上聆听先生教诲已去三十年,编校《文集》的过程也是重新聆听先生教诲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继续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单位密切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于浩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段江丽作为周先慎先生学生代表致辞。段江丽动情追忆攻读博士期间周先慎先生的言传身教,指出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导师,更是思想、精神方面的导师。十卷本《周先慎文集》凝结了先生一生的智慧和心血。段江丽引用曹丕“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一句,对《文集》的出版作出精当总结。
段江丽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作为周先慎先生学生代表致辞。白雪华表示,周先慎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为人谦和,予人尊重,这在师门的工作、生活、求学过程中也得到了保持和传承。“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作为周先生学生,愿为传承和守护学术传统贡献力量。
白雪华致辞
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中国·华侨文化研究所教授朴桂花作为周先慎先生学生代表致辞。朴桂花回忆起第一次与周先慎先生见面,是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在校期间,先生如慈父,自己受到良多照顾、指导与鼓励,最终走上学术道路。周先慎先生严谨的学风、勤勉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人品令人尊重。最后,朴桂花表示,只要记得,先生就一直在我们身边。
朴桂花致辞
圆桌会议环节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主持。
潘建国主持
圆桌会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指出,周先慎先生为人于“真”“善”两方面皆可称楷模,而在对“美”的追求方面,无论是一生钟爱的文学研究,还是晚年所喜爱的摄影,周先慎先生都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爱“美”之人。谈及接受周先慎先生教泽的岁月,夏晓虹教授强调了老师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揭示出文学本身是一种审美活动,并结合《古典小说鉴赏》这一著作和《指导研究生的两点体会》《漫谈治学》两篇文章,充分肯定了周先慎先生科研之严谨与教学之用心。
夏晓虹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追忆了周先慎先生与北大中文系七七级同学之间的往事,包括师生间的亲切交流、周老师带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已故系友梁左和周老师的趣事以及《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一书曾请周老师撰文和赐名。张鸣表示,周先慎先生高度重视日常教学,为教学而科研,课堂具备深厚的学术内涵和诸多新观点、新材料,尤其在分析明清小说艺术方法方面,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关注作品语言风格但反对将其绝对化。
张鸣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从《筒子楼的故事》和《鲤鱼洲纪事》两本书谈起,回顾了与周先慎先生的交往,并对周先慎先生以赏析为志趣的小说研究方法对以考据、理论为主的传统文学教育的良好补充作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陈平原强调,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学院的框架、教学方法以及发表途径,会使我们只往一个方向走。学院派的学生或许受过良好训练,能写出漂亮的论文,但更应当具备真正读懂或者是鉴赏文学的能力。
陈平原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傅刚表示,周先慎先生对年轻学者充满自然的关怀,其将学术研究与文学鉴赏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给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后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理应得到继承和发展。傅刚讲述了自己工作后与周先慎先生交往的点滴回忆。本次出版的十卷本《周先慎文集》,其设计、装帧、纸张与排版都属上乘,足见出版社之用心。
傅刚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概括了周先慎先生鲜明的学术风格,指出其研究结合大学教学,面向社会的古代文学传播,在对文学史整体的把握之下,展开对大量古代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的精到细致多元化的艺术鉴赏,尤其是古代小说方面。周先慎先生在其教学与研究中始终坚持以作家作品的艺术为重点的研究方式,为今天学界所罕见。钱志熙指出,古代文学作品的细读精解对于普通读者和专家均十分重要,《周先慎文集》的出版堪称学术盛事。
钱志熙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对周先慎先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就“鉴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刘勇强指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兴起的鉴赏派,突出特点包括以文本为中心、艺术的觉醒和对文学史的全面把握。周先慎先生在鉴赏方面的学术成就,有三点值得我们效法:一是其鉴赏建立在对文学史和小说史以及各种文体的系统把握基础上,体现了周到备至的学术素养;二是文本的精读建立在对作品的精读细研之上;三是文学鉴赏体现出多维的视野,兼重历史、人生和审美。
刘勇强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冉冉谈到,周先慎先生的学术研究与人生境界浑然一体,是他人生理念的体现。在学期间,先生教导学生做人,应“谦和中要有风骨,善良中要有锋芒”;先生指导学生治学,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追随潮流,文学研究追求与人生追求合二为一,贵在自得其乐,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王冉冉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詹颂对周先慎先生的离世表示深切的遗憾。读博期间,周先慎先生对自己的学业细致教导,予以充分的鼓励和宽容。此次出版的十卷本《文集》是先生遗惠后人的皇皇巨著,也是对后生不断进学的激励。
詹颂致辞
中国社科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井玉贵强调周先慎先生在学科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指出文学的重大价值,在于滋养人心、改善风俗。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在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以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这正是今天的学者所要重点学习的,也希望更多学生能借由周先生的巨著体会到文学之美。
井玉贵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成敏和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文化中心副教授鲁竹都是周先慎先生的关门弟子。成敏表示,今天的会议让先生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眼前,丰富了印象之外先生的更多侧面。鲁竹回忆起读博期间第一次交的读书报告被周先慎先生仔细批改,激发了自己多多努力的决心。先生对学生宽容鼓励,一生好学不倦,真正把读书、思考、写作的读书人本色贯彻到底,直到生命终止。
成敏(上)、鲁竹(下)致辞
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教授朴明真是周先慎先生1998级的博士生。她回忆起当年被周先生详细批改的读书报告,上面细密的红色笔迹让她备感震动。此次会议也让先生更为全面、立体的形象为人所知。
朴明真致辞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副主任于春媚表示,见文如见人,编辑出版《周先慎文集》的过程令人愉悦,周先生是一个幸福的人,也是一个让别人幸福的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遵例精心设计,力图让更多人感受到周先生文学鉴赏中的美,相信《周先慎文集》一定能以其文学鉴赏之美滋养人心,为国家语文教育做出贡献。
于春媚致辞
圆桌会议的最后环节,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周先慎先生的尊正钟必琴女士致辞。钟必琴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和参与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回忆周先慎先生的一生,钟必琴认为他“努力了,也尽力了”,无论是周先慎先生所热爱的北大中文系、深深牵念的学生弟子、奉献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他都做到了无愧无悔。钟教授的讲述令人动容,以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先生最深的思念。
钟必琴致辞
潘建国对会议作总结。他指出,十卷《周先慎文集》的发行面世既是对周先慎先生学术人生的总结,也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激励更多同行后辈从中得到学术启发,将先生的学风与人格继续发扬光大。会议在对周先慎先生生前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中落下帷幕。
会议合影
撰稿:姚伊嘉 阚萧阳尤林杞习丽杰
摄影:黄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