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泳超,男,1966年1月23日生,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古典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1年4月起,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教员,2011年4月—2012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现为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民族文学研究》、《民间文化论坛》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三版“民间文学”分支主编等职。
yb体育app官网的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
邮政编码:100871
专著与论集
《尧舜传说研究》(增订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尧舜传说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借神演史的<封神演义>》(第二作者),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编著
《名校段子系列》,天地出版社,2012年3月。
《我们的学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民间文学卷》(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第二主编),学苑出版社,2007年5月。
《北大段子》(主编),新星出版社,2005年11月。
《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民俗与迷信》(江绍原著,陈泳超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
《中国婚姻事典》(编委),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论文
2017年
《无为即保护:论民间俗信文艺的保护策略——以常熟地区宣卷活动为中心》,《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2期。
《<太姥宝卷>的文本构成及其仪式指涉——兼谈吴地神灵宝卷的历史渊源》,《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
2016年
《一次人神合谋的民间调停——以“动力学”致敬“过渡礼仪”》,《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朱炳国先生新收民国时期洛社宝卷考述》,《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
《“再书写”与“被书写”》,《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
《“无害”即道德》,《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至情所系,不在义民——从蒲剧<枣儿谣>说到戏曲的时代文学属性》,《艺术评论》,2016年第4期。
《“舜子变型”故事在中日两地的流传变异》,《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6月。
《论山歌的雅俗对视——以吴地白茆山歌为例》,《冯梦龙研究》第二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
2015年
《地方传统文献中的“接姑姑迎娘娘”民俗活动》,《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1期。
《我们的干爹石山保》,《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我们的干爹石山保》,《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王三奶奶和秃奶奶》,《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4期。
《程憬先生的中国神话研究简论》,《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
《冯梦龙真情民歌观》,《冯梦龙研究(第1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2014年
《洪洞地区“圣王庙”神主名实考》,《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程憬先生学术年谱考述》,《国学学刊》,2014年第4期。
《写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
《地方传说的生命树》,《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规范传说》,《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
《对一个民间神明兴废史的田野知识考古》,《民俗研究》,2014年第6期。
《陌生的田野》,《读书》,2014年,第7期。
2013年
《革命时代的山歌:革命的和不革命的》,《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民间传说改建的人群关系及其历史对应》,《中国文学学报》,2013年第3期。
《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倡立民间文学的“文本学” 》,《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
2012年
《革命时代的山歌:革命的和不革命的》,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化》第9号,2012年3月。
《天人之际的哲学、神话和文学》,《文史知识》,2012年5月9日。
《周作人手稿<绍兴儿歌集>考述》,《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宣讲书中的舜孝故事》,《文史知识》,2012年12月5日。
2011年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从情节增加引起的主题变化》,《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故事演述与宝卷叙事——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与当地宝卷为例》,《苏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
《“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杜德桥<妙善传说>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010年
《姐妹娘娘:作为游神仪式支撑的尧舜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西王母与舜帝的传说研究》,《河南教育学报》,2010年1月20日。
《民间传说演变的动力学机制》,《文史哲》,2010年5月10日。
《夔龙是什么龙》,台湾《中兴大学中文学报》,2010年12月20日。
2009年
《清明节的文化味道》,《中华遗产》,2009年4月5日。
《试论民间叙事中的“伦理悬置”现象》,《民俗研究》,2009年6月12日。
《庙会的复兴——世俗社会的精神生活》,《文化纵横》,2009年10月10日。
2008年
《<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文史哲》,2008年第1期。
《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2007年
《前沿和预留》,《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第一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萝卜头·老板·当代传统——对常州城郊丧仪传统的解析》,《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
《陆瑞英:吴歌现代传奇》(第二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5月15日
《“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解读》,《中国社科院院报》,2007年6月12日。
《大槐树:凝聚力的民间符号》,《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7月24日。
2006年
《想象中的“民族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民俗研究》,2006年第1期。
《花开花落两由之》,《新西部》,2006年第c1期。
《目连救母故事的情节类型及其生长机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周作人<童谣研究手稿>考述》,《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11期。
《潇湘入诗考》,《中国文化》,2006年12月第23期。
2005年
《作为学术史对象的“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学术转型与学科建设》,《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
2004年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朱自清与歌谣》,《民俗学刊》,2004年12月第6期。
2003年
《对于迷信的科学研究》,《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解析》,《民族艺术》,2003年第3期。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以<中国俗文学史>为中心》,《民俗学刊》第5期,2003年12月澳门出版社。
2002年
《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民俗研究》,2002年3期。
《学术史研究的取向设计》,《现代中国第二辑》,2002年3月。
《胡适与歌谣》,《民俗学刊第二辑》,2002年4月。
《顾颉刚与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2002年4月。
《阿英与晚清通俗文艺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2002年4月。
《周作人·人类学·希腊神话》,《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6期 。
《顾颉刚歌谣研究的学术评估》,《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2002年7月。
《20世纪关于中国俗文学概论与发展史著作述评》,《辅仁国文学报》第18期 ,2002年12月。
2001年
《刘半农对民歌俗曲的借鉴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
《<弁而钗>和<林兰香>里的“情”与同性之欲》(翻译),《中国学术》,2001年第2期。
《从白话文运动到<白话文学史>》,《现代中国第一辑》,2001年10月。
2000年
《顾颉刚古史神话研究之检讨》,《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方法论解析》,《民族艺术》,2000年第1期
《尧舜时代:政治理想的远古投影》,《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重读<中国俗文学史>》,《书品》,2000年第6期。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9期。
1999年
《永州之野觅舜迹(上)》,《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3期。
《永州之野觅舜迹(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4期。
1998年
《妒妇悍妻:类型叙述的语法及心理》,《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
《徐灵胎与<回溪道情>》,《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尧舜传说主流意义的消解》,《学人》(第14辑),1998年12月 。
1997年
《傩的本义及正误》,《民族艺术》,1997年第1期。
《<白蛇传>故事的形成》,《艺术百家》,1997年第1期。
《论孔、墨鬼神天命观之异同》,《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醒梦骈言>摹袭<聊斋志异>考》,《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论荀子的“贵文”思想及其美学意义》,《江海学刊》,1997年第5期。
《隐于朝廷的东方朔》,《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6期。
1996年
《清明节源流考》,《苏州文博》,1996年第4期。
《<促织>本事补遗》,《蒲松龄研究》,1996年第4期。
1994年
《吴歌研究七十年(第二作者)》,《中国俗文学研究七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1991年
《<白蛇传>形成前的情节定式》,《江海学刊》,1991年第3期。
《寒食节起因新探》,《晋阳学刊》,1991年第5期。
1990年
《从思春少女到荡妇情调》,《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1期。
担任过的课程
本科课程:“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民俗学专题研究”、“中国民俗与社会文化”
研究生课程:“中国民间文学现代学术史”、“中国民间文学名著选读”、“民间传说研究”、“中国上古史与神话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科研项目
1、2017年7月1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太湖流域民间宣卷活动的调查研究”立项,经费20万元。
2、2016年3月29 日,公益项目“新疆地区民间文化的调查与传扬”获得唐仲英基金会资助100万元,本人为课题第二负责人,承担其中子项目“声教所及——跟随纪晓岚回访新疆”,已经完成调查与写作。
3、2015年10月30日,本人开设的课程“中国民间文学前沿问题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15年度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资助,结项中。
4、2015年6月,中文系自主科研项目“以苏州上方山为中心的宣卷活动田野调查” 。
5、2014年,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 (201402006)。
6、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传说的动力机制及其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批准号:11bzw137。一般项目。已结项。结项等级:优秀。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艺人陆瑞英的调查研究及理论思考”。项目号:07bzw066。2010年11月23日免检结项
8、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文学、俗文学现代学术史”。项目号:01ja750.11-44029。已结项。
获奖信息
教学类
2017年9月,“中国民间文学前沿问题研究”课程荣获2017年度教学优秀奖。
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恒兴奖教金”。
2013年9月北京大学颁发“求实创新三十年——民间文学系列课程建设”2012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10月获北京大学2008年度工商银行奖教金。
2004年与陈连山合作完成的“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教学实习的改革和创新”,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科研类
2017年6月1日,《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荣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5年1月,因“在北京大学2013、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而受学校表彰。
2009年10月《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第二主编)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作品山花奖(2006--2008)。
2009年8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辑出版亚博888的荣誉证书。
2009年7月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6月《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民间文学卷》(主编)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7年1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2004--2006)二等奖。
2001年9月,《尧舜传说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类二等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